8月8日—12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税务总局7月10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10.2%,机器人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日,记者深入江苏、浙江、广东等机器人产业大省,走访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等不一样的3家机器人企业,感受我国机器人产业攀高向新的步伐。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1号厂房内,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科幻”场景正在上演:一个机器人抓取一颗螺丝后,扭身安装到另一个正待组装的机器人底座上,几秒钟后,螺丝就拧好了。
“我们生产的主要是工业机器人,大多数都用在汽车焊接、光伏电池片切割等高精度场景。简单说,我们的机器人已经不是‘普通工人’了,而是‘高级技工’。”埃斯顿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何灵军介绍。
成立于1993年的埃斯顿,原本主要是做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制造。在智能制造浪潮的推动下,埃斯顿发现了自己生产的基本的产品正好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于是从2011年开始进军工业机器人行业。
连续多年,埃斯顿的研发投入一直占总营收的10%以上。在何灵军看来,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支撑企业加速在产业链各环节向中高端突破,在这背后,研发项目合规管理和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是重要保障。
“比如,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联的费用核算中,我们为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设置研发属性代码,只有具备研发属性代码的人员费用,以及其产生的相应费用才能归集到相应研发项目。”他说,“货物、项目也是如此,从而既确保涉税事项合规,又放心享受税收优惠。”
对于经营中的涉税风险,埃斯顿格外的重视。去年,公司接到税务部门关于接收虚假住宿发票的风险提示。“收到提示后,我们马上发布通知明确员工住宿酒店必须在公司指定商旅平台预订,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何灵军说。
在自主研发和合规经营的加持下,埃斯顿实现加速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埃斯顿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近20%,上半年埃斯顿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占比已达10.5%。
在埃斯顿等众多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努力下,我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国。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今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6%。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变成现实:清晨7点,机器人准时端着现磨咖啡出现在卧室,温度刚好是主人喜欢的58℃;它能在主人洗漱时同步整理床铺,并根据天气App数据搭配好适合当日气温的着装;送孩子上学后,它会自动启动扫地模式,遇到打翻的牛奶不是简单擦拭,而是先拍照发送询问解决方法……
这些细腻的服务背后,是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时3年打磨的“场景理解系统”的支撑。这一系统开启了机器人服务场景的“极富想象力”时代,它让机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真正懂得生活艺术的智能伙伴。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宇树科技在人工智能、运动控制等领域的厚积薄发。成立于2016年的宇树科技,其研发生产的四足服务机器人已覆盖全球同种类型的产品60%以上市场。
“公司这一路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宇树科技财务负责人王枫介绍,公司先后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支持政策。
王枫介绍,今年以来,社会对宇树科技的关注度持续飙升,购买机器人产品的咨询电话此起彼伏,公司展厅参观者络绎不绝。高关注度带来出货量显著提升,1月—6月,宇树科技的增值税开票出售的收益大幅增长。
宇树机器人的“出圈”,让大家意识到,人形机器人的服务场景,早已不止于工厂车间。智慧的钢铁身影在餐厅里穿梭,在台阶上行走,在人流中避让,不断满足着人们对服务场景的全新想象。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介绍,目前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服务、商用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渗透率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5.5%。
在城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外部,运用机器人对玻璃幕墙进行高空清洗作业,这样的场景已慢慢的变多。测算显示,一台清洗机器人清洗一面百米高楼的玻璃幕墙,用水量仅为“蜘蛛人”的1/20;更重要的是,有了清洗机器人,“蜘蛛人”只需站在地面进行电子操作即可,彻底从高危环境中解放出来。
像清洗机器人这样的特种机器人,正在代替人类从事一些比较危险或难以控制精度的工作。近年来,特种机器人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税务总局7月发布的税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特殊作业机器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4%。
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研发和生产外墙清洗机器人的先行者。公司创始人黄俊生带领团队从机器人的机械设计、智能控制和实时水循环过滤等多个角度开展技术创新,历经8年生产出全球第一款量产的外墙清洗机器人。
“我们自主研发的自锁装置搭载负压吸附技术和自锁爬绳组件,能使机器人像电梯一样,即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断电或故障,也能自动牢固地吸附在幕墙表面且牢牢锁在安全绳上。”凌度智能副总经理黄健介绍,该公司研制的清洗机器人还具有省水优势:机器人清洗30层高的大楼,用水量仅为“蜘蛛人”的1/20。
正是这个“省水”优势,让凌度智能清洗机器人快速打开了中东市场。目前,清洁机器人已出口阿联酋、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凌度智能的成功‘出海’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帮助。”黄健说,从2023年底开始凌度智能涉足出口业务,虽然有技术底气,但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还要求企业有及时应变调整的能力。税务部门多次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组织税企座谈会,就正确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及时给予企业辅导。“有政策的支持,有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帮助,我们的‘出海’之路越走越顺。”黄健表示。
良好的产业生态下,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93万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相关企业10万多家,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5%。机器人有效专利已超过19万件,约占全球2/3。(中国税务报 2025年08月19日 版次:01 作者:本报记者 李钰 吴冬亮 虞立教 蒋琳珊)